每一个正在筹备IPO的企业或者预备想要进行IPO的企业都应该对其引起重视,并且,随着监管部门对上市审核的越发重视和严格,现场检查常常被看作是衡量一个IPO企业真正优秀或者说能够上市的一个标准。因为之前大量出现被抽查到进行现场检查就撤单的情况,或者现场检查不通过的,即使最近来看撤单的比率已经大大下降,但是监管部门仍持续的对此严格监管,因此企业更应该对现场检查保有足够的重视。那么现场检查究竟检查什么?本文将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现场检查的介绍
(一)背景介绍
对首发申请企业开展常态化现场检查,是强化IPO全链条监管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督促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引导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IPO企业的随机现场检查已实施多年,而开始引发高撤回率的是从2021年开始。主要起因是2021年1月29日证监会出台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申报即担责,企业申报后遭遇抽查“一撤了之”已成历史。据专家统计,2021年以来被抽中现场检查的IPO企业共计97家,其中2021年抽中46家,2022年抽中34家,2023年目前抽中17家。处于IPO现场检查压力下,近三年来被抽中的IPO企业有多少家遭遇“折戟”,又有多少家企业可以顺利通关,最终登陆资本市场?
(二)现场检查的主要目的
①确保合规:现场检查可以帮助监管机构确保被检查单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②发现问题:现场检查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及时发现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防范。
③提高管理水平:现场检查可以帮助被检查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④保护公众利益:现场检查可以帮助监管机构保护公众利益,防止被检查单位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⑤增强透明度:现场检查可以增强被检查单位的透明度,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其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
总的来说,IPO的现场检查的目的主要就是对申请首次公开发行的企业以及其合作的中介机构进行穿透式的一个详细的核查,及时发现并着手解决那些书面的核查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收入、成本、费用、资产等五大循环中可能存在的虚增问题。
除此之外,现场检查也是一个强化监管的过程和手段,前面我们也有说到,现场检查完善了IPO的全链条监管,因此现场检查更多的还有提高发行人披露的信息质量以及引导监督中介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的作用。
(三)现场检查的对象
根据规定,现场检查的对象主要有两种方式产生:
第一种就是抽签出来的,在IPO进程中的所有企业中抽取百分之五进行现场检查。第二种则是,通过一定方式(一般是问询,问题导向的方式)确定存在存在信息披露、或虚假或者中介机构不尽责等问题的企业。
(四)现场检查的过程
1、准备阶段。检查单位(比如地方的证监局或者交易所)收到就得检查任务之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风险的评估等内容来制定一个检查的计划。同时检查人员需要了解被检查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其业务范围、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等。同时,检查人员还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文件和工具,如检查清单、记录表格、测试设备等。
2、现场检查。检查的单位在发行人的公司、办公场所,生产厂房等基本上所有的相关场所进行内部的一个审阅和外部的调查。内部审阅比如对发行人的申报材料、原始资料以及中介机构的工作底稿进行审查。外部调查则包含对客户的调查,对供应商的调查,以及银行流水等外部取证,董监高、采购销售等人员的访谈,喝茶对比中介机构的工作底稿来源和质量情况等内容。检查人员到达被检查企业的现场,对其生产、仓储、实验室等场所进行考察,观察其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并对相关文件和记录进行核实。检查人员与被检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面谈,了解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并对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进行审查,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检验报告等。检查人员可能会对被检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测试和抽样,以验证其是否符合法规和标准。
3.问题汇报和处理:检查单位在完成现场检查后,需要向证监会发行部提交现场检查报告,并根据问题的性质、影响、程度,来讨论确定处理措施。如果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检查人员会与被检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并提出整改建议。被检查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向检查人员提交整改报告。
4.检查人员根据现场检查的结果撰写报告,并提交给相关的监管机构或客户。报告内容包括检查的过程、发现的问题、整改建议等。而证监会拿到相关的报告之后,根据现场检查报告和处理措施,会对IPO申请的企业及其相应的中介机构进行相应处理。
二、现场检查企业的概况
根据统计
(一)被抽查企业板块分布情况
2021年以来被抽中现场检查的IPO企业共计97家企业,从板块来看,创业板42家,沪主板21家,深主板11家,科创板23家。
(二)被抽查企业最新审核状态
从2021年以来被抽中现场检查的97家IPO企业最新审核状态来看,现场检查后终止的企业52家,占比53.61%;处于已问询的企业21家,占比21.65%;处于已受理的企业5家,占比5.15%;处于已过会的企业4家,占比4.12%;处于注册生效和提交注册的企业各1家,各占比1.03%。
值得一提的是,97家被抽中现场检查企业中,有13家成功上市。
(三)被抽查企业保荐机构情况
这97家被抽查的企业中,国金证券项目量最多,有10家,占比10.31%;其次是中信建投证券,有9家,占比9.28%;排在第三位的是民生证券,有8家,占比8.25%。
(四)被抽查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这97家被抽查的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多,有18家,占比18.56%;其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有7家,占比7.22%;排在第三位的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有6家,各占比6.19%。
(五)被抽查企业注册地分布情况
这97家被抽查的企业中,江苏省最多,有20家,占比20.62%;其次是浙江省,有15家,占比15.46%;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省,有12家,占比12.37%。
三、通过现场检查的企业
据专家的统计和分析,截至目前,2021年以来被抽中的现场检查企业中,19家成功过会,这19家成功过会的企业中,上市的13家、提交注册的1家、注册生效的1家,过会的4家。
(一)过会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在这19家成功过会的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数量最多,有5家,占比26.32%;排在第二的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3家,占比15.79%。
(二)过会企业板块分布情况
从板块来看,这19家成功过会的企业中,所属科创板最多,有7家,占比36.8%;其次是创业板,有6家,占比31.5%。
(三)过会企业净利润分布情况
从19家成功过会的企业来看,最近一年公司营业收入平均值为31.96亿元;最近一年公司净利润平均值为1.92亿元。
从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来看,低于5亿元的有2家,占比10.53%;介于5亿元到10亿元的有6家,占比31.58%;介于10亿元到20亿元的有8家,占比42.11%;大于20亿元的有3家,占比15.79%。
从公司2022年净利润来看,低于5000万的有1家,占比5.26%;介于5000万到8000万的有2家,占比10.53%;介于8000万到1亿元的有3家,占比15.79%;介于1亿元到2亿元的有8家,占比42.11%;大于2亿元的有5家,占比26.32%。
(四)26家企业仍在申报排队IPO
另外,除了19家成功过会的企业之外,还有26家企业仍在IPO的路途中努力申报排队。97家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中,成功过会/努力申报企业共计45家,在97家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中占比达46.39%。
IPO被抽中现场检查对IPO企业的震慑力如此之强,这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内容也有很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企业只要经历现场检查都存在瑕疵,只是要看这些发现的问题对IPO审核会有怎样的影响,会影响到怎样的程度,如不存在上市的实质障碍,亦对中介机构或企业不会存在重大风险。
四、现场检查主要内容和问题
现场检查过程中,部分企业撤回了IPO申请,但绝大多数都不涉及财务造假,更多是因为一些一般性问题,也包括一些为了尽早上市抢报排队的企业,因材料过于粗糙而撤回申请。
现场检查,重点是聚焦发行人(即拟上市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存疑事项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
(一)对发行人的核查内容
从证监会通报来看,发行人主要有三大类问题,包括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不足,以及会计处理不恰当。
信息披露方面,比如,对赌协议、重大诉讼未披露,对客户及供应商信息披露不完整,对核心技术信息、供应商采购情况披露不准确,对会计政策的披露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重大不一致等。内控制度方面,比如原始凭证的获取及保管制度流于形式,现金管理及ERP系统权限管理制度缺位等。会计处理方面,比如对赌协议未进行会计处理、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足等。
(二)对中介机构的核查内容
中介机构方面,主要关注两大类问题。
一是核查程序不到位。例如,对重要原始凭证不规范、会计科目账实不符、通过客户及供应商转贷、客户供应商重合、重要关联方及关联交易、主要账户资金流水、增资资金来源异常等关键事项未执行充分的核查程序;对未回函或回函异常的函证事项未执行替代程序;存货及在产品监盘流于形式;未合理关注ERP系统存在的控制缺陷;未充分关注会计政策及估计变更等。
二是工作底稿记录不规范。例如,访谈工作底稿不完整;函证信息记录有误;记录的核查结论与事实明显不符;对异常事项及采取的应对措施记录不充分等。
压严压实保荐机构责任是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得以顺畅运行的重点所在,有利于保荐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